返回

七零宠婚,嫁给第一硬汉

首页

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

天就没来了。

一问,是家里人不让上学了,说长大了,可以帮家里干活了。女孩子早晚都要嫁人,都是人家的人,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?

和爷爷说起这些,爷爷说也是现在改革开放还好多了,女孩子也有机会出去打工,如果是以前,她们一辈子都可能走不出大山。

“这也是爷爷想要帮助这个村小的原因。”杜天全道:“我这次来就是来了解一下具体需要一些怎么样的帮助到这个村小,让他们能正常的上学,能顺利的小学毕业。”

真的,都不敢奢求读初中了,读初中就是走出大山,去镇上上学的事了。

杜天全和陈老师坐了下来仔细研究这个村小的问题。

“太偏远了,这个村小离镇上几十公里,交通不方便,年轻教师都留不住。”

据说村小是从扫盲班开始建的,老师却是从各行各业的青年人中挑选。

工作组的同志、下乡知青、本校小学毕业的毕业生、中心小学支教的老师、村里请的代课老师……出处五花八门,无一例外都是不能留下来。

“村小这条件……”

这哪是小学啊,村子半山腰两间屋子,一是做教室,一间是老师的宿舍,不远处搭了一个木棚子中间隔了一下就是男女卫生间,就这样的条件,谁来看见了都要说一声再见。

“还有最大的问题就是村里的生源,高年级辍学率达到了百分之八九十了。”而且,学生来学校上学的年纪普遍偏大。

城里是六岁就开始上学前班,七岁上小学一年级,村小的孩子八九岁才来上一年级,在大人眼里都觉得无所谓。

能读就读,不能读就回去做家务,特别是女孩子不能读长大一些直接嫁人,什么都不影响。

家长的愚昧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悲剧。

“据我了解,最近几年年轻的父母出去打工了,村里的小孩子十有八九都跟着祖辈一起生活,祖辈还在沿用着老方法教导孩子,这些孩子……”

一言难尽啊!

要改变他们,得从根本上从思想上去改变。

短时间内,他们在学校是一个样子,回到家立即就变回了原形,这不是短暂能做好的事儿,而是一项长久的,持之以恒的事儿。

“还有一点,也不知道当提不提。”

“陈老师,你请讲。”杜天全发现这个陈老师确实是做足了功课,什么事情都很到位。

“就是这个学校的条件实在太差了,老师待遇也低,来这儿的都只能是代课老师,代课老师原本就没有正式老师工资高,还要在这样的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