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大明永乐

首页

第38章:朝廷有兵两百万

是披着“倭寇皮”的明人。他们之中有些是活不下去才依附倭寇,更多则是官商养着给竞争对手制造麻烦,或是用来干掉朝廷派来那些不与勾结的官员。

所以情况很明显,海禁根本禁不了出海,也无法解决掉倭患,只会肥了那些养倭寇垄断海上贸易的官商。

到朱棣上台之后,他会改掉朱元璋的军制,逐年适量将北方边墙的卫所裁撤或是移走,沿海则是一再加强所谓的“备倭军”,以山东那边对“备倭军”的加强尤甚。

日子一天一天过去。

本来想着很快要去朱棣军中的吕阳一拖再拖,拖到第一批土豆种下去,人还是待在北平。

在这一段时间,吕阳作为朱高炽的副手帮忙管理后勤,同时也主导着跟商贾谈判,获取了购粮的渠道。

期间的一些事情挺有意思,吕阳发现所谓的商贾都有后台,一般还是某某勋贵。

其实也对,洪武年的文官都挺惨,每天过得提心吊胆,基本被朱元璋杀怕了,哪敢玩什么官商勾结。

勋贵则是不一样,他们之中大多粗俗,基本也仗着军功胆子更大,再来就是不懂怎么经营买卖,更容易跟商贾勾结盈利。

一帮勋贵大多不看好朱棣能够造反成功,想的皆是赚一笔快钱,没有想过对朱棣进行投资,仅有少数北方勋贵表达了有限的善意。

里面最让吕阳关注的是徐家,有徐家人明确代表徐增寿对朱棣进行最大支持,无偿捐钱助粮十分大方,又有另外一个徐家人在吕阳接触时却是另一番模样。

徐辉祖不但明令自己的人不能帮朱棣一丝忙,连带买卖什么的更是想都别想。

那让亲自操办的吕阳有些迷糊,纳闷怎么都是徐家人,同样是朱棣的妹夫,两兄弟的态度怎么会有那么明显的区别,怀疑徐增寿和徐祖辉是在代表徐家玩两头下注。

春季过去,很快到达夏季。

吕阳在某天得知中枢朝廷任命耿炳文为大将军,率师三十万已经北上,初步判断是要进军真定。

“我爹能赢吧?”朱高炽已经不止一次这么问了。

同样在场的金忠转头看了一眼朱高炽,随后目光落在了吕阳身上。

尽管朱棣有越打越强的趋势,看看朱高炽的态度就能知道了,不少参与了造反事业的人,他们还是对朱棣会获得最终胜利抱有怀疑心态。

吕阳是过来向朱高炽辞别,趁着有一批军粮要运往朱棣军中,要跟着一块到前线大军那边。

不怪朱高炽对自家老爹能不能摘取胜利果实产生怀疑,原因是中枢朝廷仅仅调动了应天周边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